時間:2012.09.08~2012.09.09
地點:石家莊
環境保護與經濟轉型研討會昨日結束。針對太行山前大氣環境問題,環境保護部氣候變化影響研究中心研究員蘇福慶提出——
進一步改善和調整能源結構
昨日,為期兩天的第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環境保護與經濟轉型”研討會在我市圓滿落下帷幕,80余位專家代表就環境保護與經濟轉型政策措施、環境管理與執法監督體系建設、產業結構轉型中節能環保新技術與新工藝、環境質量管理、低碳能源技術、綠色技術等領域,進行深入而廣泛的研討。
中國工程院院士金鑒明,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任振海,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懿,環境保護部氣候變化影響研究中心研究員蘇福慶,環境保護部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胡華龍,河北省環境保護廳廳長姬振海、河北省環境科學學會會長孫彥敏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并作了主題報告發言。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任官平主持會議。
現場氣氛活躍,與會學者紛紛發言,專家就現場提出的問題一一作答。會后,一位來自省環境保護廳的工作人員表示,聽了專家的報告很受啟發,在當今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的年代,通過高科技手段使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互促發展,使兩者可協調發展已成為現實,相信不久的將來更多的地區或開發領域將實現兩者共贏。
環境保護部氣候變化影響研究中心研究員蘇福慶,在太行山前大氣環境過程研究報告中指出,應找出敏感源,進一步改善和調整能源結構,同時要注意上風上水方向的環境保護,減輕匯聚帶和各種污染因子造成的影響,這是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減輕石家莊地區和太行山山前的污染。
在談到鋼鐵產業對環境保護的影響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懿說,目前,我國鋼鐵產業的焦化廢水處理等許多環保技術并沒有完全解決,降低原料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排放,是降低污染的關鍵,我們也正在進行積極的研究。同時,我們希望河北鋼鐵集團以后在釩鈦資源的利用上能夠上一個臺階,使河北省在傳統產業升級和產業保護方面實現由鋼鐵大省向強省的轉變,使資源環境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更上一個臺階。
中國工程院院士走進23中作報告
作為第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院士專家校園行”活動這幾天陸續在我市部分學校舉行。昨天下午,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來到市第23中學,為同學們作了題為《健康與腫瘤》的專題報告。
作為我國著名的遺傳學專家,來到中學生們當中的陳賽娟院士沒有一點架子,就像一位親切樸實的中學教師。為了讓同學們聽得明白,她采用最通俗的語言為同學們介紹了什么是癌癥、環境中的致癌物、癌癥的早期危險信號等科學知識。報告全面系統、深入淺出,又不失深刻,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趣味性,同學們不斷報以熱烈的掌聲。 “我覺得科普活動對同學們來說非常有意義,所以這次想跟同學們談談腫瘤的科普教育,希望通過這次報告,不僅能使大家早期預防腫瘤,還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想?!标愘惥暾f。
報告會后,同學們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陳賽娟院士進行了互動。面對同學們的提問,陳賽娟非常耐心地解答,她希望同學們能不斷加強各種學習,盡可能多地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聽完報告后,很多同學表示,將把自己聽到的預防癌癥知識介紹給親戚朋友,讓大家遠離癌癥。同時也表示,如此近距離與院士專家面對面交流,讓他們對科學家和科學知識有了更深的印象,激發了學習科學、探究科學的興趣。
科普宣傳
“第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暨新華區2012年科普大聯動啟動儀式”在趙陵鋪鎮舉行,科技人員、醫務工作者以現場咨詢、文藝演出等形式向群眾宣傳科普,提高群眾的科學素養。圖為科技人員、醫務工作者在向市民進行科普宣傳。
專家提問居民答 有獎競賽學科普
“這樣的科普活動我們最歡迎”
“雞蛋怎么吃最有營養?”“哪些食物容易引起過敏?”昨天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食物營養和食品安全知識競賽在長安區青園街道東安社區舉行。河北醫科大學的食品營養專家現場提問居民,最先答對者還能獲得一份健康小獎品。
為提高群眾對科普工作的參與度,第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組織了一系列科普進社區活動,東安社區的知識競賽就是其中之一。居民們首先認真學習了《食品安全知識手冊》。河北醫科大學的張樂善教授針對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營養和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專題講解。社區科普志愿者還向全體居民發出了《傳遞食品安全知識,共享健康生活》的倡議。最后的環節是現場有獎競答,問題都是《手冊》上有的或專家講解過的內容,居民們一個個爭先恐后搶著回答?!盀槭裁词雏}要加碘?”,提問話音還沒落,臺下十幾只手早舉得高高的。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誰都想吃得健康、吃得安全。今天專家講的知識都很實用。大家答對了題,記住了知識還能得獎品,這樣的科普活動我們最歡迎了!”東安社區居民閆瑞君說。
科普宣傳文藝“大篷車”開進石門社區
“努力做一個環保節能的踐行者”
昨日,第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省會科普嘉年華文藝演出活動走進石門社區,精彩的文藝表演、科普知識問答等活動為社區居民送去歡樂的同時,也讓他們學到了許多環??茖W知識。
昨日下午,一輛科普宣傳文藝“大篷車”開進裕華區槐底街道石門社區,吸引了眾多居民前來觀看,伴隨著腰鼓表演拉開了此次文藝演出的序幕?!扒谟檬峙?,少用紙巾;節約用電,人走燈關……”一曲說唱快板《低碳生活在身邊》“說”出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引起居民們的熱烈反響。與此同時,模特表演、大合唱等節目贏得了社區居民的陣陣掌聲。在活動現場,科普知識互動節目引來了許多少年兒童,“淡水和海水有什么區別?生活垃圾為什么要分類處理?怎么節約一滴水?”大家積極參與,踴躍搶答,現場氣氛十分活躍。
整臺文藝演出雅俗共賞、寓意深刻,使居民們在娛樂中增長了知識,提高了科普生活意識?!皼]想到垃圾分類還有這么多好處,以前都是一股腦地兒扔進一個垃圾袋,現在知道了分類處理不僅節能環保,更能變廢為寶!”居民張大媽聽到主持人介紹垃圾分類處理的知識后,表示要努力去做一個環保節能的踐行者。
好奇心是學習和創新的原動力
——訪斯坦福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千人計劃”特聘教授張首晟
9月8日,在我市參加第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的斯坦福大學物理系冠名教授、清華大學“千人計劃”特聘教授張首晟,出席了主辦方召開的記者見面會,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對于自己在大會上所作《創新在中國》的主題報告,張首晟表示,對知識本身的好奇和渴望,是學習和創新的原動力。
采訪中,對于自己所作的《創新在中國》的主題報告,張首晟表示,我們想真正走到科學前沿,一定要有非常敏銳的眼光發現剛剛還在起飛的領域,只有在這些領域我們才能公平競爭,我們要創造創新機會,首先要有敏銳的眼光,科學工作者要有敏銳的眼光,科學的領導也要敏銳地看到這個領域的新發展,特別是要抓住新領域的發展機會。
張首晟說,作為科學家,科學之所以能夠有發展來自始終不渝的靈感。我1978年進入大學,我個人在那之前就非常好學,這種好奇心很早就被培養,今天已經成為科學家,但是我始終在學習新的東西。我們真正創造的機會往往是在一個領域工作一段時間,再學習新的知識以后就有創新的火花產生。比如今天的蘋果手機,就是把一個技術和藝術結合在一起,它的設計非常漂亮,它的功能又設計得非常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新的創新,而且要憑個人的創造力和團隊的合作,最原始的創新火花往往在個人的腦子里。
對于人才的培養,張首晟說,今天的中國,信息化給中國帶來了很大推動,很可能在相當短的時間里我們能夠在這個領域內取得國際一流的發展。我們非常有信心,國家有那么大的決心,有那么大的資源,我們一定緊密合作,在科學領域不斷創新,也為我們的民族、為我們的國家帶來更高的榮譽。
張首晟,美國華裔科學家。祖籍江蘇高郵,1983年獲得柏林自由大學物理碩士學位,同年師從楊振寧教授攻讀物理學獲博士學位。1987年獲得博士學位。同年進入加州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89年底結束了博士后研究,到美國IBM公司研究機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1993年被斯坦福大學物理系聘為副教授。1995年,年僅三十二歲的張首晟以他出色的研究能力成為斯坦福大學物理系正教授。
科普嘉年華
昨日,省會科普嘉年華活動在省科技館廣場舉辦,科技發明展覽、應急科普體驗、科普咨詢等活動,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參與。圖為41中學的學生展示他們制作的機器人。
文章來源:石家莊新聞網
上一條: 陳樂生博士在第三屆中國工程前沿青年研討會上作專題報告
下一條: 中日復合材料學術會議(CJJCM)